今人物
努力填平差别待遇:慕敏对沙巴无国籍者的使命
【今人物】慕敏自小就察觉,自己的无证友人受到了差别待遇。
一年前
女权与环保密不可分:伊莉的两线正义之战
【今人物】伊莉而认为,保护环境与捍卫女权,两者密不可分。
一年前
重现沙巴人的记忆、故事与挣扎:访女导演纳迪拉
【今人物】“(业者)宁愿选择西马人来讲述婆罗洲的故事,也不愿选择像我这样的人。”
微诺塔
⋅
一年前
从恐吓强暴到滚回厨房:电竞女选手力抗雄性文化
【今人物】拿了共运会电竞比赛冠军,谢惠萍在游戏中依然面对性别歧视。
李伟伦, 谢治婷
⋅
一年前
享受在大花园讲故事:访马六甲古迹导览员赖碧清
【今人物】“我走进去,它是一个很大的花园,那时候还没有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名词,所以我是从古迹开始的。
黄康嘉
⋅
一年前
访“社运牧师”范平东——再谈净选盟路线之争
【今人物】范平东原本是牧师,因何投身社运?又为何连任净选盟主席后闪电辞职?
谢治婷
⋅
一年前
“我选择推动改革”:勇敢控诉教育不公的纳文
【今人物】“教育不公一直是萦绕我心头的问题,尤其看到有杰出表现的朋友,却名落孙山。”
一年前
瑟丽娜的冲浪人生:从拳击与水上运动教练到议员
【今人物】 曾当拳击与水上运动教练,还曾组独立乐团到英国演出,瑟丽娜后来何以从政?
叶蓬玲
⋅
2 年前
从中学老师到人民代议士:访阿米诺胡达
【今人物】阿米诺胡达当时被政府发现柔佛伊党领袖的身份而无缘升职,最终毅然辞去教职。
叶蓬玲
⋅
2 年前
牵出房间里的大象,张玉珊跨同温层之旅
【今人物】对张玉珊而言,同志就像一只房间里的大象,每个人处心积虑想要回避它。
陈泓凯
⋅
3 年前
横跨殡葬/文学/烘培,哈斯鲁眼中无职业尊卑
今人物 “我在每场死亡见证了许多哭泣和痛苦。而我只是个写作、包尸体和做木工的凡人。”
3 年前
昆虫学家转战新闻现场:刘耀华的执著与抽离
【今人物】年幼的刘耀华对院子里的昆虫充满好奇,盯着蚂蚁爬出蚁穴、搬运沙子,筑起沙墙。
刘存全
⋅
3 年前
不忍见红树林海草床消失,黄云云摸着石头办自然教室
【今人物】“我的眼前有一片漂亮的红树林,但为何在研究期间,突然就基于某种原因被发展掉……”
刘嘉铭
⋅
3 年前
罗尼用镜头拍出原住民认同,逆转刻板印象
【今人物】专拍原住民肖像照的罗尼,在乎的不只是大众对原住民的“印象”,还有摄影对象对自我的认同。
3 年前
探索建筑社区的虚与实:访《草稿》召集人张国强
【今人物】“REKAN对我而言,也是一种建筑工作,但它是属于虚的。它是属于(建构)精神……。”
陈泓凯
⋅
3 年前
不止是开一间图书馆——文伟铭在甲洞留下小绿洲
【今人物】相识多年的好友说,伟铭本打算50岁后才办图书馆,但大家越谈越觉得,再等下去就老了。
叶蓬玲
⋅
4 年前
国籍案背后的面孔——徐玉玲之环保与性平抗争故事
【今人物】徐玉玲与外籍丈夫组织“双国籍”家庭的经历,促使她投入了家庭前沿。
4 年前
疫情下崛起的青年力量——访斗争集会背后的面孔
【今人物】这股“心有不满”的感受,推动了一群青年在短短半年内,动员组织各种年轻力量,迫使政府正视人民的诉求。
吴湘怡, 阿丽雅
⋅
4 年前
推广阅读为社区培力,绪庄与秀玲的宁静改革路
【今人物】从学运、董总到社区关怀工作室,他们一直都在某种相近的位置上。
张溦紟
⋅
4 年前
打破性与身体的羞耻枷锁:嘉丝美力推网上性教育
【今人物】回想到中学老师将处女喻为珍珠,告诫同学切勿失去初贞,令当时的她不禁感觉恶心。
刘存全
⋅
4 年前
看见世界的交织和断裂——访跨界社运人方汶珊
【今人物】透过洞察社会交织与断裂,方汶珊凭借自己的力量,慢慢缝合这些她所见的缝隙。
黄凯荟
⋅
4 年前
当个漂泊无常的“潘大棠”——速写青年艺术家陈建泯
【今人物】“好吧,你们一直说华侨,那我一定要回马来西亚,把你们所谓的‘华侨’带给你们看。”
叶蓬玲
⋅
4 年前
“我没子宫阴道”,创作歌手瓦尼推动性健康对话
【今人物】“我不喜欢人们惧于谈论性健康,但在开黄腔的时候,却一点都毫不汗颜。”
4 年前
柯俐芬与口述历史:本土多元记忆的守护者
【今人物】昔日的历练已让韜光养晦的柯俐芬从当初无法融入老城的局外人,摇身变成发掘本土记忆的守护者。
刘嘉铭
⋅
4 年前
砂师生缺器材且难上网,所拍动画却在巴西得奖
【今人物】“迪尼老师”与学校的孩子在有限器材下拍下一部部动画片,还拿下巴西影展的奖项。
4 年前
暂时退场掩不住的开拓激情:廖永立与学乐书苑
【今人物】廖永立谈到退场时,稍微有了迟疑和不舍,但很快又谈回自己对书业的憧憬和寄望。
吴湘怡
⋅
4 年前
与牛油果树的约定,陈爱琼撤离“中心”之路
【今人物】十年前,陈爱琼选择离开了机会资源集中的城市,却意外开启了她与艺术、地方重建连结之旅。
张溦紟
⋅
5 年前
为何非反洋垃圾不可?访潘丽婷的素人抗争行动
【今人物】潘丽婷从此再也无法睡得安稳,入夜后就会跟塑料垃圾厂一样活跃,四处搜寻非法营运的证据。
刘存全
⋅
5 年前
只要你回到野外再唱歌:Bam的长臂猿保护工作
【今人物】遭人圈养过的长臂猿通常要花上10年时间,才能重获野外生存能力,返回大自然的怀抱。
5 年前
为聋人与听人搭一座桥梁——访手语翻译员吴仕玲
【今人物】她从事手语翻译逾廿载,自小生长于无声家庭,是聋人圈子俗称的“CODA”,游走在听人与聋人的世界。
黄凯荟
⋅
5 年前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