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aysiakini logo
story-image
mk-logo
来函
恭喜就好,不要造神——浅谈梓嘉夺冠现象
ADS

一如往常,大马运动员在国际赛事获得巨大的成就,迎面而来的是各种正面与积极的祝福和恭喜。政治人物也立马跟上“梓嘉夺冠”风潮,在社媒刷存在感和蹭热度。但今天,我特比想讨论的是大马支持者的功利和造神心态,所衍生的种种问题。我特地等了几天后才发文,主要是想观察看看,两极化的大马支持者是否跟我想象的一样。

普遍的大马球迷包括我在内,都对大马新一哥夺冠,感到非常开心并祝福他的未来。当然,无可否认,今年的全英冠因为疫情的关系,导致多个强国包括印尼和中国都无法派员参赛,所以不少人质疑这个比赛的含金量是否能跟历届攀比。于是,两方支持者也顺理成章地为此事吵了起来。我必须承认,虽然这次的参赛队伍不比以往来的强悍,但随口一句“其他强队都没来”,就否决了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心理。

漠视赛前生心理准备

其实,无论大小型比赛,每一名专业运动员赛前赛后,都需要经过漫长和全面的准备。譬如,运动员在一至四周的赛后休战期后,会开始技能相关体能测验(Skill Related Fitness Pre-Test),如敏捷、反应、力量、速度、平衡测验等,再由专业的运动研究者(Sport researcher)判断他们应该加强的领域。体能教练或运动项目主教练了解后,会制定和提供四至十二周的体能与技术训练。

赛前,运动员必须通过体能测验(Post Test),判断体能是否已达专业比赛的水准。期间,运动员应该要每隔几周,就跟运动心理辅导师(Sport psychologist)沟通,最后再由辅导师评估他们上场前的心理状态。当然,这是专业运动员“最理想”的准备过程。倘若运动员在准备期间受伤,或是训练过程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士,都有可能直接影响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

基于此,我认为,批评者在还不了解职业运动员所承担的压力和使命前,就别一味地否决他们之前所下的功夫。每一场比赛都是运动员必争的荣誉,因此比赛的含金量高不高,并不影响他们的专业表现。

当然,友善提醒还是可以的,只是不要那么毒舌就好。

不要冠军就是废物?

回溯至几个月前,梓嘉因为在泰国的比赛失利,招来支持者的攻击,过后由于回复不当,而被喷心理素质差;现在,他却突然因为全英赛而晋升为大马英雄。换句话说,支持者只在乎是否赢得比赛,而非比赛是否精彩。对他们来说,赢下比赛才是目的。

我认为,这种心理将间接拉高运动员愿意走入职业的门槛,也没有考量到马来西亚职业运动训练环境,与其他国家的差别。

外国的运动体系积极推动运动项目职业化,创造友善的训练环境,并且在运动员遇挫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推进,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培养出有含量的职业选手。可是,大马却反其道而行,认为运动员不拿冠军就是废物、EQ低就不配当运动员、运动员受伤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等等。这些不理解和不想理解职业运动员的想法,将会误以为他们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拿冠军。这在运动体系还没发达的国家里,是一种要不得的现象。

这一次的全英赛迅速地把李梓嘉捧上神坛,球迷也会因此而提高他们对李梓嘉在下一场比赛的期待。他若是不幸落败了,一切批评的循环又会重新开始。这让我想起前阵子的大马羽球童星吴堇溦在网络上被造神,后因各种伤痛又被网迷唾弃的事件。我不禁感叹:这种恶性循环,到底何时才会结束呢?造神的可怕,关键不在“神”本;而是“造”神的支持者。

这些支持除了拥有上述特质外,还有一个非常犀利的键盘。他们认为,他们心中的“神”是个完人,渐渐把运动员“去人化”,一切与比赛有关或无关的失利,都终将在媒体放大渲染。所以,李梓嘉真正的挑战,从现在才开始。我祝福他。

网路的聚焦效应,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胜利者自然就成为了我们的话题,而落败者就逐渐被我们淡忘。这种“边缘化”的现象屡见不鲜。我能明白媒体为了博取读者的注意力,把目光都放在闪闪发亮的冠军。但我觉得身为负责任的支持者,我们应该踏出这种氛围,给予所有落败的大马球员比胜利者更大的鼓励,才是健康和正能量的环境。

支持运动员最终目的

事实上,不只是羽球,在球迷抱着功利心态的苛刻要求下,各个项目的主教练为了能够赢得比赛,多半会倾向选择更有经验和老练的运动员上场。国家队席位本来就僧多粥少,若主教优先选择资深运动员,就会牺牲了年轻运动员代表国家出赛累积经验的机会,进而直接导致国家队老化和青红不接的问题。

更惨的是,大多数支持者或者政治人物根本没认清当中的问题,也不愿意听取专业学者的意见,因此常常没把体育拨款用在刀刃上。其中,2018年年初与年底,青年与体育部炒掉大马国家体育学院(ISN)近上百名体育学者和专业人员。据称,这是为了减少开销,同时也是在成绩不佳下,把“不必要”的专业人员给裁掉。不过,这种情况更是压垮了那些要尝试派遣年轻运动员上阵的主教。

由此可见,支持者尊崇功利主义,政府想要看到战绩,会影响主教不敢大胆用人。这三层面向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为了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我们必须从支持者本身做起,全力支持我国运动员参与的每一场大大小小的比赛,无论胜负。

我认为,比赛的胜负不应该成为支持者支持运动员的最终目的,而是更应该把比赛精彩程度、运动员的临场表现、技术上的进步和成熟、筹备的心态等等来判断一位运动员的整体表现。

历史已经多次展现,拿金牌与否是不能够断定一名专业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否圆满,反而是各种精彩的瞬间才能让人永远铭记在心。比如已故阿根廷足球员马拉多纳(Diego Maradona)的上帝之手、前大马羽健将哥李宗伟奥运打败前中国羽球员林丹、大马足球员法依兹(Faiz Subri)逆天的自由球等等。

前曼联教练费爷(Alexander Chapman Ferguson)和已故前利物浦主教练比尔香克利(Bill Shankly)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不能在我们输球的时候力挺我们,那就别在我们赢球时支持我们(If you can't support us when we lose, don't support us when we win)。”


林政行,槟城队田径教练 

的其他作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