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aysiakini logo
story-image
mk-logo
来函
官方与非官方历史课本的问题
ADS

廖文辉的《马来西亚史》在台湾引起热烈反响,各方评论中都会提到一个关键性概念,即“非官方的马来西亚史”。在本文,笔者将会对马来西亚的两大源流教育中的历史教科书做出讨论。笔者毕业自独中,曾接受双轨制教育,故有机会接触国中和独中的历史课本。

在爱国教育和单一种族的狭隘思想下,国中的历史课本几乎等同于马来人与伊斯兰教史。因此课本中的意识形态对于拥有多元价值的马来西亚社会来说是冲突的。首先关于英殖民时期的讨论,课本是以抗英运动作为主轴,且是以马来人为主,这似乎隐含着马来人对于这片土地上主权的宣示,也忽视了其他族群在这片土地上所作出的贡献。此外,这种反殖民论述方式是传统的民族主义论述方式,过于宣导爱国精神,却忽略当中的复杂性。

除了殖民历史的论述,国中的历史课本还有许多的问题,例如伊斯兰教历史篇幅过多。但在马来西亚多元的环境之下,我们并不能只强调伊斯兰的历史。这片土地上各个宗教百花齐放,各个族群交流共处,可是在课本的内容中,这些情景却很少出现。此外,国中历史课本还有一些明显的史实性错误,让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黄河文明的插画中,当中的人像竟然是留着辫子的清朝人形象,实在是令人摇头,也感叹相关单位对于世界历史的认识是多么的缺乏。

至于在独中,早些时候独中地理课本做出的本土化改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相反历史课本则长期没有更新,只在新版做一些补充。独中课本有个问题就是缺乏本土的关怀,许多人或许会反驳说高中的马来西亚史篇幅已占据近一本的篇幅,何来缺乏呢?但是历史的分量不是用篇幅来衡量的,而是它的深度。

兼具本土与世界史观

两年前,董总发出文告指出,独中历史教育是符合国际历史教育趋势的。首先,高中历史的架构分别为世界史、中国史(2020年将改名为东亚史)、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史。可是,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朝代史观的中国史呢?

笔者并非是要抛弃中国史,而是认为我们的历史教育应该更具世界观,否则所谓的内容国际化还是有名无实。例如,在高中的历史教育中,中世纪以前的世界历史被忽视,而当中的历史脉络是承袭到现在的,例如雅典的民主精神等。相反,中国史的教育却从先秦开始叙述,这是否显示出意识形态在历史教育中的展现呢?

笔者认为,马来西亚的历史应该是多元且包容的,除了对本土的关怀之外,也要兼顾对世界的认识。因此,无论政府或独中的教育体系,历史教育都应该大刀阔斧的改革,抛弃背后的意识形态。历史其实是个专门的学科,他让我们了解世界发展的脉络,并对事物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但在马来西亚,历史却变成“背”的科目,实在是令人悲哀。

最近有人开始站出来针对历史教科书提出要改变的声音,实乃令人鼓舞的一件事。笔者认为历史教育的改革其实应从小学做起,进而能够有着系统化和培养正确的观念,才能让年轻的学子们了解自身的土地,也认识世界。尽管背后牵涉许多困难,但如若大家付出心力克服,必定能让马来西亚历史教育有更好的发展。


曾凯文,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大学生

的其他作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