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aysiakini logo
story-image
mk-logo
来函
马来西亚的历史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ADS

马来西亚的历史教育,催生出一批对历史—尤其是自己和自过的历史—毫无兴趣的后代。其中,固然是国民教育的历史一环处理不当,其政治意识形态过度以马来人为唯一的论述主轴。

对历史有兴趣的我,至今对诸如乌迈亚王朝(Kerajaan Bani Umayyah)等词汇留下不好的印象。念中学时,我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硬背下这些陌生术语,心里始终难以对这些历史产生共鸣,不禁想着:读了这些,背了这些,到底有什么用?更何况对历史本就没什么兴趣的人,如何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

最近,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成立历史专家研究团,发现华小历史课本出现很多问题,其中包括内容错误和翻译等技术问题。然我们的国民教育中学历史课本,也急需被重新反省。

中学历史课本—马来西亚历史(Sejarah Malaysia)的大部分内容,过度聚焦于马来人和伊斯兰的论述观点,缺乏其他族群文化的历史视角,导致马来西亚历史更像是一部马来史(Sejarah Melayu)。

譬如,华裔族群和印裔族群的基本历史渊源,他们如何迁徙,以及与马来亚半岛之间的关系等,几乎不见于课本内容。此外,课本内容画上大篇幅,叙述伊斯兰教历史,尤其又以中东地区在中古时期所发生的王朝更替过程为主,其他宗教的历史却没有受到同等关注。

当然,我绝不是要挑战马来人的历史地位。马来人确实是马来西亚人口比例中占最多的族群。可是,与他们同时共存于同一共同体内的,还有华裔、印裔,以及其他族群。当我们呼吁要多元族群和谐共处时,其最大前提是,我们要认识其他族群的过去,然后去理解他们。

目前的国民教育历史课,不只是以马来人历史占最多,甚至其论点是马来人中心论,尤其是多篇伊斯兰朝代史,恐怕不只会让其他族裔感到纳闷,就连马来人自身也会好奇,近东伊斯兰王朝与我们有何相干呢?这股纳闷之情和无历史认同感,其实也表明了我们的历史教育,不只是内容有问题,观点也有问题,无法让学子们理解,我们读了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读好历史理解他族

所谓历史,一般被认为是引据史料而书写出来的史实,以让读者能够透过这段叙事文字,尽量全面性地还原过去的原貌。因此,历史被认为是可以让人们去想象,过去其实是和我们接近的,是我们有连接的。然如果我们愿意仔细去思考,其实历史不只是让我们能够透过想象去看到过去,犹如看着一幅数十年前留下来的黑白相片一样。

历史是为了让我们去理解过去,在这段理解的过程当中,我们才能够产生出属于马来西亚共同体的共存意识。唯有透过历史,我们才能认识他族,理解他们的想法。譬如我们从马来人的历史中认识到,他们为什么会排斥政府承认独立中学的统考?为什么他们是与伊斯兰宗教被紧紧地绑在一起?马来人也可以透过华人历史去理解,如英殖民时代的分而治之政策,如何塑造出马来人与华人间的阶级二分化。在英殖民时代及其后,华裔在中产阶级以上居多,是因为英殖民政策安排和鼓励华人从事工商业,而农业、渔业等则仅由马来人和印裔去投入。

教育部长马智礼上任初始,一度表明人文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和他的改革之心。目前为止,教育部究竟做了什么,或打算做什么?我无从得知。但是,如果他们要下手,首先就必须从历史教育做起。如果新生代的马来人继续读马来人中心论的史观,他们以后会对华裔有什么看法?如果华裔和印裔,也仍旧只能学到的是与自己的族群毫无关联的历史,他们又会如何凝聚起与马来人共融的力量呢?


林嘉培,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哲学所,研究政治哲学、种族理论

的其他作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