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aysiakini logo
story-image
mk-logo
来函
联邦新阁与沙砂自主权
May 20, 2018 6:40 PM
更新: Jun 17, 2020 7:45 AM
ADS

新任首相马哈迪的新届联邦内阁第一批13人部长名单宣告出炉并将于明日(星期一)宣誓就职。希盟联盟四个成员党均有代表,除了国家诚信党佔3人,土著团结党、人民公正党及民主行动党各佔4人,表面彰显公平分配权力。

但名单公佈后,旋即受到政界及民众,尤其是沙巴及砂拉越人民纷纷询问“为何尚无沙砂代表?”一时之间,希盟领袖及政论家亦挺身“保证”,沙砂必有代表进入联邦新阁,希盟秘书处主任赛夫丁阿都拉更是清楚说明,沙砂“必有”代表入阁,颇有安定向来强调自主权之沙砂民心。

事实上,“必有沙砂代表进入联邦新阁论”,并非沙砂人民追求的单纯目标,人数与比例亦受到重视,进而反映1963年马来西亚协议精神及沙砂作为立国伙伴的地位。问题是,联邦新阁需有多少沙砂代表,方为符合大马协议?

在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翻查前朝情况。在大马于1963年9月16日立国,至1990年代中旬,一直只有1至2名沙巴人在联邦内阁裡担任部长,他们包括罗思仁、唐纳史蒂芬、干尼基隆、卡西达加丹、沙加兰丹带、马士达华等,彼等身份颇有“沙巴代表”的味道。这尤见于大马立国之初的联邦内阁,有关部长职位竟是“沙巴事务部长”。

1994年州大选过后,大批团结党州议员变节,纷纷跳槽加入国阵,以致团结党一夜之间丧失州政府,国阵内突然多出许多沙巴领袖,为了安抚这些人士,时任首相马哈迪将彼等安插在联邦政府内,分别担任正副部长,以致来自沙巴“上京当官”人数有所增。

2008年及2013年全国大选先后出现“政治海啸”,国阵在国会丧失三分之二多数议席优势,来自沙砂的国席比例上升。时任首相纳吉逐称沙砂为“定期存款”,有稳定国阵中央政权之功劳,因此联邦部长人数也告增加。到了本月初全国大选之前,来自沙砂的联邦部长人数多达12人,为整个联邦内阁的32%之强。这也是让国阵津津乐道的“国阵重视沙砂地位论”,当然,事实是否如此,各有解说。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沙砂各有三分之一的大马立国伙伴地位,但由于“先天性法律”使然,这种地位向来未反映在大马宪法及法律结构上,就连沙砂在国会内的代表人数,也由当初的33%,降至今日的25%。

为何沙砂要有足够的代表进入联邦内阁?这是因为大马的政治制度使然,联邦内阁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一切有关全国、当然也包括沙巴的事务,都得看联邦内阁的“脸色”,因此,把自己关闭在沙巴州政府这一道墙内,是无法有效捍卫沙砂权益的。来自沙砂的联邦部长具有在联邦政府内捍卫沙砂权益、确保一切遵循大马协议之责任。

今届大选之前,希盟及国阵双方虽然措词不同,但一般上都在保证,会“据共识兑现大马协议”(国阵)或“兑现大马协议”(希盟),如今大选尘埃落定,希盟也顺利掌政,这个担子固然落在它的肩上,但如何落实,就得依据希盟的竞选宣言而行动。无论如何,希盟的竞选宣言,并无明文交待沙砂会有多少人进入联邦内阁。

政治是现实而严酷的,权益与地位须以势力筑成;联邦新阁要有多少沙砂代表,须视沙砂有多少国会议员。这一回,希盟及友党沙巴民兴党在沙巴总共赢得14个国会议席,希盟也在砂拉越赢得10席,后来获得2名独立人士靠拢,以致希盟在整个东马共有26个国席议席,佔了希盟在全国议席的五分之一,正好是沙砂在全国议席之比例。

若以此比例而论,待马哈迪的新阁全面组成后,即是有25人至30人,沙砂至少要有5至6名代表担任联部长,否则不仅与前朝比例相去甚远而引为诟病,亦延伸为能否有效监督与落实大选前许下的“兑现大马协议”承诺之争议。希盟政府要如何“兑现大马协议”之工作自然繁重,但当务之急是,反映在联邦新阁比例上。


邬平生,来自沙巴亚庇市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