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aysiakini logo
story-image
mk-logo
专栏
主人道德 VS 均等博弈:大马种族和谐的脆弱性
ADS

【一瞥惊鸿】

前阵子,首相署(宗教事务)部长莫哈末纳因透露,政府将出台新指南规范穆斯林参与非穆斯林宗教场所的庆典与葬礼活动,其中规定引起巨大争议:若邀请穆斯林领袖前往,非穆斯林主办方必须在庆典前取得当局批准,并征求伊斯兰宗教当局意见。

相关课题随即在非穆斯林社群炎上,大多剧烈反对;部分穆斯林则对此不满,质疑非穆斯林干涉穆斯林事务,巫青团长艾科玛更是警告非穆斯林勿干涉“关于穆斯林的指南”。

而就在上个月,马大伊斯兰青年协会发布影片,控诉校内KK Mart门市所售火腿起司三文治疑似不清真,在马来穆斯林社群炎上;艾科玛也在面子书上载帖文和影片表态。

就在“KK Mart”“艾科玛”“穆斯林”“非穆斯林”“交流”等词汇再度蔓延社会舆论,非马来裔/非穆斯林社群萌起种族宗教对立的恐惧之际,我们也是时候该重新反思大马的种族和谐问题。

本地社会,尤其政府,历来标榜大马是个多元种族与宗教和谐共存的国家。然而,一旦谈到政经文教相关议题,尤其某时某刻发生种族/宗教相关事件时,彼此之间的不解、憎恶、嫌弃就会明显浮出水面,而议题中的其他面向皆得让位给种族/宗教论述,“种族和谐”的叙事瞬间变成屁话。

安华以社会契约论回应印裔学生对大学固打制的质疑;马哈迪呼吁关闭多源流学校;艾科玛号召民众杯葛售卖“真主袜”的KK Mart;玛拉工艺大学招收非马来学生的建议引发抗议;2018年反ICERD大集会......

这些事件的后续发展,无疑暴露了大马人——多数时候是以马来裔/穆斯林与其他族群为界——整体上的“泡沫和谐”。之所以隐喻为“泡沫”,正是因为这些事件到后续,通常会上升到国家本质的讨论,种族和谐的叙事被抛开,而越是深入讨论,则越是会揭露国家想象的分野:作为共同体,马来西亚是如何被想象的?非马来裔是二等公民吗?这里真的自古以来都是“马来土地”吗?马来裔的“特殊地位”即是“特权”吗?“伊斯兰”在国家宪法中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这些问题存在已久,我们平时回避——更多是懒惰、无能力去谈——但它们却犹如幽灵一般一直盘旋在大马。这恰恰标示着大马的共同体想象,尤其其中的“和谐共存”意象,一直以来都是失败的、虚假的。

我一直不解,大马如何维持泡沫和谐那么多年?我猜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马来裔/穆斯林与非马来裔/非穆斯林,各自维系着看似相同却实质不同的道德实践,而这个实践及其背景,注定使大马的种族和谐脆弱不堪。


关注《当今大马》WhatsApp频道 随时接收新闻推送。

Unlocking Article
Unlocking Article
的其他作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