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aysiakini logo
story-image
ADS

【精选书摘

上一章提到的汽车工业,主要是探讨于印尼制造业的政治经济特质。制造业以外的产业,特别是丰富天然资源所带来的重大利益,是否也有类似汽车工业的政经状况?

2014年8月,笔者前往印尼雅加达BINUS University担任国际关系学系的访问学者,并前往加里曼丹的坤甸(Pontianak)进行印丶马在AEC架构下的边境贸易考察。访问期间,发现一个相当特殊的现象: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印尼各地加油站几乎都无油可卖,民众必须到路边简陋的小店购买汽油加油。

起初,笔者误以为小店的价格较为便宜所以让民众趋之若鹜,然而实地走访发现,加油站公定的牌价是每加仑5,000印尼盾(约0.5美元),小店油价则是每公升7,500至8,000印尼盾不等,小店价格明显高于各加油站。

一般国家很少看到“加油站没油丶民间有油”丶“民间油价高于政府牌价丶合法加油站被抢购”的画面,这些画面为何会在产油的印尼出现?这现象显示印尼的油价并非由市场机制所决定,其中牵涉到复杂的政治经济问题。

石油与政经关系

回顾印尼石油开采发展史,早在1907年,在荷兰殖民者制定的矿业法( Indische Mijnwet, 即 Dutch Indies Mining Act)规范与授权之下,开采计划就开始在印尼各群岛间大量进行,当时印尼石油的产量曾达到世界原油产量的 4%(Barnes, 1995)。

过去,印尼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一的「石油输出国组织」(The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成员(注1),并曾经以「国营石油公司」(Pertamina)盈余作为财政税收主要来源的国家,石油收益对印尼经济有显着的助益(Sangkoyo, 2003,注2)。

一个以石油出口赚取外汇的国家,印尼理应不会有燃油短缺的问题。然而,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冲击,近年印尼国内投资环境不佳,旧油井因为设备老旧而资源匮乏,加上用油需求迅猛增长丶新油田开发落后等因素(注3),印尼原油产能已达满载(注4)。自 2004 年开始,印尼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每日必须自国外进口石油供应国内市场,迫使印尼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见图 )。

 

进口石油引发危机

2004年开始,印尼转而仰赖原油进口,在国际油价高涨的时代购油成本会增加,这不仅使印尼的国家预算发生困难,「燃油」( BBM, Bahan Bakar Minyak)供应危机恐慌亦蔓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具体现象包括乡村的农耕机具停摆丶渔村的渔夫因缺乏燃油无法出海捕鱼,令印尼群众开始走上街头抗议,造成印尼社会政治经济的动荡(注5)。

油价涨造成印尼社会动荡,油价跌也一样。2014年全球油价崩盘,便造成印尼股市崩盘,印尼盾大贬,为经济增长蒙上阴影(注6)。

简单而言,不论国际油价大涨或大跌,「国家预算」与「货币汇率」的震荡,都对产油的印尼经济造成重大的冲击(见表)。

 

通过法案保护国企

石油资源使用的议题不仅反映在油价与国家预算,也反映在石油工业发展。印尼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生产石油的国家,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古老产油国,也是全球第 14 大石油生产国,理应建立先进的石油工业(Hertzmark, 2007: 5)。

印尼政府在 1971 年通过的石油法(Pertamina Law),赋予国营石油公司(Pertamina)主导油田与天然气资源运作的特权,包括石油的探勘丶开采丶提炼丶运输和市场销售等(David, 1995)。特权让 Pertamina不仅掌控石油与天然气储备的重要工具,也让军方掌控经济资源( Robison, 1986: 234)。

在石油法的保护伞下,Pertamina不需要对公众公布年报,盈余与预算也不受国会监督与讨论(Aden, 1992)。作为一间国营公司,预算不被国会监督讨论,主事者可以轻易利用国外银行的借贷获取需要的资金,并利用各式的巨型发展计划上下其手,越多的投资提供越多的贪污机会( Charles and Stephen, 2002),导致 Pertamina变成贪污的温床(Pallone, 2009: 3)。

在印尼,检讨国内油价与石油资源配置是十分敏感的问题,甚至会「动摇国本」。印尼几次政治经济危机都跟石油资源有关,历任印尼总统均难以解决。即使印尼开始民主转型丶进行改革,但效果有限。

1975 年 6 月,Pertamina因为过度借贷,无力偿还短期外债而宣布破产。当时估算Pertamina借贷金额超过 50亿美元,不仅占整体外债极高比例,也占印尼 GDP 的三成(McCawley, 1978)。、

冲击政经秩序

1997 年金融风暴,印尼厂商信用等级大降,资金周转不灵,企业倒闭,并造成大量劳工失业。当年的农业歉收,加上物价攀升丶通货膨胀加剧,使得粮食等基本生活品的价格上涨 400%。迫于财政压力,苏哈托调整燃油价格。当油价上涨71%丶电价上涨60%,最终引发社会骚乱,执政 32 年的苏哈托总统被迫下台(注7)。

2005 年首位直接民选的尤多约诺( Susilo Bambang Yudhoyono)总统上任后调整油价与补贴政策,被誉为是大胆又果断的行动,但是因个人政治利益考量而没有进一步的改革(注8)。2014年10月,受众望的佐科维多多( Joko Widodo)总统首要解决的议题,也是石油逐渐短缺与油价高补贴预算的问题(注9)。

就一般的观点,出产石油理应是个富足的国家,但实情是:缺乏自然资源的东亚四小龙可以达到经济发展,相反能源与石油的资源管理议题则对东南亚政经秩序造成冲击(注10)。资源丰富的印尼为何出现“发展矛盾”( Development Paradox)?石油资源对印尼的政治经济发展,究竟是“阿拉的恩赐”( God’s Blessing)还是“魔鬼的诅咒”( Devil’s Excrement)(注11)?


注释

1.OPEC 创立于 1960 年,印尼则是在1962 年加入该组织,总产量在成员中排行第八;印尼是全球第六大的天然气产国,占全球天然气出口市场高达五分之一。

2.根据统计,印尼自1994 年开始,原油产量每年以5% 的比例减少。《商业周刊》,2005 期,页 148-150。

3.《雅加达邮报》(The Jakarta Post)的报导:由于设备老旧,印尼约有 13.5% 的原油是在开采与运输中漏失。“Government Told to Seek Options Other than Raising Fuel Prices”, The Jakarta Post, 26 July 2005, p. 13.

4.印尼境内有许多油田是根据与外国石油公司的长期合约而开采,无法转为供应国内石油的消费。

5.根据统计,印尼自 1994 年开始,原油产量每年以 5% 的比例减少。目前印尼的原油产量,每天不足 100 万桶,产量低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所订之配额。见〈油价缺口难补,印尼再陷金融危机〉,《商业周刊》 2005,页148-150。

6.低油价后遗症新兴股汇酿风暴能源股重伤印尼盾 16年新低〉,巨亨网新闻中心,见此处,浏览日期:2017年5月1日。

7.1998年5月印尼政府先取消燃油补贴,带动生活用品价格上涨,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受到更大冲击。这一决定引起各界的普遍不满。其后,印尼政府进一步宣布取消电力的补贴,首都雅加达,以及万隆丶爪哇丶棉兰丶苏门答腊等多个地方接连爆发骚乱丶抢掠和放火事件。执政 32 年的苏哈托总统被迫下台。

8.尤多约诺在2005 年9 月的公开演说提及:印尼的石油储量只够维持18 年。所以呼吁人民节约能源,共同寻求克服燃油危机的办法。

9.根据估计,调高油价后估计一年能省下 140 兆印尼盾(约 115.4 亿美元)的政府支出,并使 2015 年的预算赤字减少。〈印尼救赤字涨油价减补贴〉,《联合报》,见 此处,浏览日期:2014年 12月12日。

10.马来西亚于 2006 年 3 月削减燃油津贴,汽油零售价飙升 23%,出现街头抗议事件。2007 年缅甸取消燃油补贴,缅甸反军发起示威,导致燃料突然加价约一至五倍,引发民众连日来示威,要求民生物资价格合理化,而后开始加入「与军事执政团进行对话」以及「释放昂山素姬等政治犯」等诉求。事后缅甸军政府宣布宵禁,并捉拿异议人士。

11.当然也不可否认,相较其他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与中南美“南方世界”的国家,印尼的「资源咀咒」现象较为轻微;尼日利亚则是最明显(Rosser, 2004)。


编按:本文原为戴万平《印尼产业的政治经济学——资源诅咒》一书之第4章。本文获得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授权转载。谨此致谢。

本文小标题为本刊所加,段落有所调整,其余没有更动。

欲知该书详情以及邮购,敬请点击此书介

本文内容是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今大马》立场。

的其他作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