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aysiakini logo
story-image
mk-logo
专栏
年轻人疏离选举政治?
ADS

【山脚问政】

最近关于全国大选的讨论,出现了以前未曾出现的“投废票”言论,推动投废票者认为巫统国阵固然贪污腐败,无可救药,但希望联盟也似乎不是好到哪里,特别是随着掌权22年的前首相马哈迪加入希盟后,争议更为激烈,他们呼吁如果不愿意含泪投票,何不以投废票作为政治表态?

一时之间,投废票与否的争议,成为最热门的政治话题,但我反认为政治冷感更为值得关注。根据资料,马来西亚至今还有380万名合格选民不愿意登记成为选民,数字反映出仍有许多人对政治无感,登记了可以不投票,但不登记就是完全把自己排除在选举以外。

这380万人可能无法影响到未来大选的选情,然而我们还是要思考这为数众多的公民,为何没有动力参与到选举当中,为何他们会放弃选民的权利与责任?这当中,不乏已经符合选举资格的年轻人,他们已达到合法投票年龄,但仍不见得渴望参加这场政治的成人礼中。

投票未能满足期待

年轻人对政治冷感其来有自,抽象的民主价值未能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民主只是五年一次投票选人民代议士和新政府,而投票结果总是无法带来心目中期待的改变,那换来的只是一再的失望,而导致对民主改革彻底绝望。

如果逃离政治是为了避免失望。那我们应该关心的是除了他们的投票取向、会不会投废票以外,更应该根本地了解政治与经济和这些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对政治和经济有何要求和期待?

当前朝野政治恶斗,种族关系、宗教议题和贫富悬殊的社会矛盾越来越激化。政府高官显要一方面要求人民与政府共渡时艰,另一方面却任意挥霍浪费公帑。除了贪腐恶化,当权者的经济管理无能和施政失效的恶果,譬如实施消费税、削减汽油和食品津贴等措施引起连锁物价飙涨,导致人们生活水深火热,年轻人更是喘不过气来。

年轻人寻找存在感

缺少就业机会和工作环境越来越艰钜,使得年轻人觉得未来暗淡无光。面对沉重的生活负担,生活素质下降的困境,年轻人非但觉得政治非常复杂混乱,甚至认为各种社会的争议和问题都是政治人物的游戏和炒作。与其捲入这趟浑水,不如选择投入自己可以掌控的专长,游走在社交媒体、电玩世界和投入鑽研个人兴趣等活动,反而可以找寻到自己的存在感。

有人因为这样而责怪年轻人对国家社会没有担当,一味只懂得追求短暂的享乐和物质生活,一遇到问题或困难就只会选择逃避。但深一层思考这些问题的起因,难道不就是年轻人对于各种国家社会问题的无声抗议吗?

为什麽当权者和政治人物没有自我反省?政治人物为何没有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各种与民脱节的言论和决策,反而倒过来责怪年轻人的疏离和冷漠呢?过去威权政治由上而下的操弄,已经无法赢得年轻人的支持。

这是网际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时代,年轻世代会透过个人的面子书、Instagram、Telegram等社交媒体,来表达自己对于各种公共议题的看法和抒发自己的情感。对于社会种种不公不义,如奸商黑心食品、欺诈案件、消费人权益受损,儿童失踪被拐走,不法之徒破坏环境等,广大的社交群体其实都会路见不平、仗义执言,乃至拔刀相助。

这股强大的力量如果没有获得适当的管道来抒发,那么就可能会造成反弹或衍生对制度不满的情绪。通过表达看法参与决策,这是民主制度的基本条件。政府有责任下放权力,建立互动交流平台,以鼓励民众参与和表达意见。唯有降低各种参与决策的门槛,减少官僚的繁文缛节,才会使得施政更符合民意和更具有代表性。

鼓励审议民主参与

因此,如何改善现有的代议政治,以增加年轻人乃至一般公民的政治参与?我们有必要善用现有的通讯科技,推动各种对话和审议的民主参与。有些民主成熟的地区如台北市政府,已经透过电子投票e-voting来收集市民对于市政府施政和计划的看法。当权者推行任何决策之前,都会召开各种政策讲解会说明会,让民众获取足够的资讯来参与讨论,然后处理各种不同的意见甚至反对的声音,降低社会冲突和矛盾,寻求共识来进行施政。

若要鼓励年轻人关心政治,并且积极参与政治,那么当权者有必要放弃高高在上,自以为无所不知的姿态,要鼓励由下而上的民众参与。其中一个例子就是透过各种创意、活力和有趣的参与式预算和社区规划,让社区不同阶层一起在这个社区民主实验室,针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提供建议、交流、寻找共识来解决社区所面对的水患、治安、环境的问题,进而共同打造宜居的社区。

这种透明开放和注重参与的施政,将促使人们更加活跃表达对自己切身民生课题的看法,也可以加强市民对政府政策的认同感。民主绝对不能只停留在五年一度的选举盛事,而是一种社会集体不断共同学习的进程。民主可不可行,就视乎有多少人能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以确保我们的社会继续进步,体现世代正义。

任何人在迈向民主的进程都不应该缺席,年轻人更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也是这个国家命运共同体最具革新动力的群体,应该一起承担责任,推动社会继续前进。


李凯伦,1998年受到烈火莫熄运动感召而投入社会运动,曾担任位于香港亚洲学生协会秘书,创办动力青年,多年活跃于青年学生运动,第13届大选中选为槟州马章武莫州议员。

本文内容是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今大马》立场。
 

的其他作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