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aysiakini logo
story-image
mk-logo
专栏
“成绩好”就是精英吗?:论公共考试的功用与局限
ADS

【天下未集】

去年岁末,教育总监阿敏瑟宁(Amin Senin)表示,教育部已指示各校停止依据学生的成绩分班,2019年开始必须废除依据成绩分班方式。此外,还会进一步废除管制学校(Sekolah Kawalan)的制度。此则新闻一出,自然引起舆论一阵的喧然,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

从新闻报导可知,这样措施是配合小学评估报告(PPSR)的推行,因此,这是整体改革的一部份,必须掌握其中的脉络,才能得其用意。因此,本文特从评量的角度来阐述。

纸笔测验的局限

我们先理解什么是公共考试。一般上,教育评量可分成两类:课堂评量,及大规模评量。前者是微观层面的评量,其目的是协助教师改进教学及学生改善学习;后者则是宏观层面的评量,其目的通常是作为选拔人才之用。公共考试就是属于大规模评量,且由于具有选拔人才的功能,这要求了公共考试要有公平性。

过去几年,教育部一直倡议要废除UPSR,但都没法落实,除了既得利益者的阻扰及社会大众还无法接受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管制中学的存在,及绝大部份学校还是以成绩来编班,因此,还需要一个有选拔功能的公共考试来做为选才的标准。

那教育部为何要废除UPSR,或者说要降低其重要性呢?那就要谈到公共考试的局限。公共考试由于它要应付大量的考生(规模),以及公平性的要求,所以,必然是纸笔考试。而纸笔考试在理论上只能有效测量学生的知识及能力,且也只是部份而不是全部。

Unlocking Article
Unlocking Article
的其他作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