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aysiakini logo
story-image
mk-logo
专栏
第14届大选,回到2008之前?
ADS

【水中倒影】

11月30日的国会下议院议程表,将13份报告列入提呈国会的报告列表。最后一天下议院的高潮,却是没有列入报告列表的第14份报告——国行炒汇案皇委会的报告;吊诡的是,未有部长动议辩论如此重要的皇委会报告。其政治用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2月5日至9日的巫统大会落幕之后,紧接着上议院会议将于12月19日结束。第13届国会进入无限期休会状态。

不再有明确行动

跨入2018年,联邦政府在2月第一次派发一马援助金(BR1M)之后,如若首相纳吉仍没以议会领袖的身份召开特别国会,国会将进入随时解散的状态。第14届大选已是箭在弦上。

在2017年这最后一个月份,设想即将到来的大选局面,是时候问一问自己:第14届全国大选,你会怎样投票?还记得上一届大选到来之前,周遭认识的人们在茶余饭后的那两句话:

“这一次,一定要投反对党。”

“对,要换。我的老板也吩咐我们,这一次要这样投票。”

而这一次呢?第14届大选即将到来,人们不再热衷,不再谈起。可以预见,马华公会的百万党员,那年票投民联者,明年将告别希联(或者希盟)。其余人呢,你是准备不投票的其中一员吗?

第14届大选的到来,我们可以不谈吗?没有行动,是最好的行动吗?

没有行动的代价

就一场大选而言,没有行动,其实是一种行动。但是,我们必须叩问的是,没有行动的代价是什么?

对许许多多个人而言,薪水停滞、生活停顿、开销捉襟见肘,那种要窒息的感觉;那种个人意志、努力和行动无法改变一己之遭遇的强烈感受。人活着,却又比死亡到来之前,跨不出框着个人的界限,无以名状活着的难受。

甚且,看着政治盘踞魔鬼力量,那种要求你,作为公民,必须肤浅地对道德理想作出回应的那种三不五时的召唤,你知道,改变马来西亚的重要,但政治又跨越不了现实的局限,那是备受捆绑的挣扎。

当联邦政府改朝换代的希望破灭,对在野党曾经抱有的期盼幻灭,也无法接受马哈迪二度任相的可能,对许许多多的个人而言,国家已无大事。

改革无法一步到位

以当前政治局势的发展,未来这几个月,想必不会发生足于产生“黑天鹅效应”的事件,比如首相纳吉辞职。尽管如此,国阵夺回国会三分之二多数优势的机率,却是实实在在的可能。

相比五一三事件之后的70年打、困顿的80年代,甚至经济神话的90年代,作为这个时代的马来西亚人,我们是幸运的。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机会参与过去两届历史性的大选。多数马来西亚选民做了这样的集体决定:连续两届大选否决自1970年代成立以来,以三分之二多数议席执政联邦的国阵政权。

这是马来西亚人具体创造的历史。这段历史这份幸运,是值得自豪的。而我们知道,改革路崎岖,改变无法一步到位。

尽管如此,布城希望落空那日,以及之后好长的一段日子,我们仍难掩凌乱地撒满一地的失落感。布城之路的胜选路线图原本就不会是一条直线。

巩固还是促成霸权瓦解

胜选路线图不但曲折、凹凸、迂回,甚至在胜利边缘坠崖,险象环生。这份集体的自豪感,不该为了布城之路的受阻而任由消失殆尽。

我知道,我们都以为,上一届大选,布城之路理应只差一个巨人的脚步,就能一步到位的一项历史性的具体成果,不料结果演变成集体的失落。

但是,大家可还记得,2008年之前,这个国家只有掌控超过三分之二优势的国阵政权。2013年的正面意义,在于它巩固了民联在2008年取得的三分之一国会议席。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他们要完成的时代使命。从观望者、参与者、嘲讽者,以致既得利益者,我们在不同时空以不同阶段的时代精神,期盼大的政治改变,也冀望实质的改革。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第14届全国大选的意义,在于选民的集体选择,是要守护在野党得来不易的三分之一,或者任由纳吉政权夺回三分之二多数优势?是要重新巩固或者促成一党霸权体系的瓦解?是要延续第12届和第13届的历史性成果,还是要回到2008年之前?

2018,您真要跨越时空,回到2008之前吗?


王维兴,国会智库政改研究所(KPRU)执行总监。

本文内容是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今大马》立场。

的其他作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