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独立至今66年,巴生河由“河”变“路”。
上世纪70年代初,吉隆坡开示迈向城市化。进程中,巴生河先是河岸被修整或填埋,渐渐被铺盖上水泥盖板成了垄沟,再到后来两边扩建成马路变成地下渠道和下水道,河流的全貌再也看不到。
多年后的今天,提到巴生河流域,年轻一辈几乎对消失的河流一无所知。巴生河是一条处于消失边缘的河流,犹如空气和母爱,知道她们存在,却经常遗忘或看不见。
近些年,世界各地的复兴河流计划正缓步发展。“巴生河 • 乐!文化节”正背负着提醒吉隆坡的人们这条河流曾经存在的使命,带领人们沿着巴生河曾经的河流路线漫游,以呼吁河流复苏、保护环境和文化认知。
通过河道探寻巴生河流的渊源,追溯吉隆坡这座城市的历史
巴生河流经吉隆坡和雪兰莪,全长约120公里,流域面积达1288平方公里,源于吉隆坡以北约25公里、海拔100米临近美拉华蒂花园的高原,最终向东汇入马六甲海峡。
推动自然生态和环境文化共存,是“巴生河•乐!文化节”致力于认识城市与河流的重要意义。随之而来的,还有后疫情时代对真正城市生活的反思;让那些原本存在之物,存在得更美好一点、长久一点;让人们能在享用城市便捷的同时,得以重拾被世人遗忘的那段历史,也能偶尔回归到纯朴的大自然中。
“巴生河•乐!文化节”是由KongsiKL主办,EXSIM协办,于9月9日早上11点于达尔商Dasein艺术学院D’ Gallery画廊正式掀开序幕,9月24日闭幕,为期17天,横跨三个周末。
艺术总监胡智义与节目总监许湘盈带领团队,集结了超过30位策展人及合作伙伴,共同策划了3大区块计划,特别挑选了巴生河上中下游11个室内与户外场地作为聚集点,举办近50场大大小小的活动,邀请大家一同来走近巴生河。
透过建筑师、摄影师、艺术家、导演、学者、表演者、文教工作者、相关专业人士、以及孩子们的“眼睛”来窥探巴生河的“秘密”。
探索吉隆坡和巴生河流域彼此之间多元文化的微妙
3大区块计划分成重点计划、专案孵化计划、媒合计划,围绕着生态、社区和文化作为设计主轴,以贯穿今年主题“Tanah Air”。
“Tanah Air ”顾名思义是家园与国土,但在文化节的朔源诠释下,是最简朴的原意:土地与水源,即是孕育我们文化与文明的基础。
今年的活动非常多元和精彩:有静态的7场专题演讲、5部影片播放、8个主题特展;有动态的12场工作坊、5场文艺演出、5场社区导览;适合一家大小参与的5天创意市集、2场夜宿河畔露营、1场拾荒慢跑;还有开幕与闭幕演出。
活动地点涵盖上游的美拉花蒂花园;中游的旧巴生的路达尔尚Dasein艺术学院、米勒兹Millerz广场、共享空间KongsiKL、Kongsi Co-op、邻近社区、巴生河畔,以及吉隆坡的马来亚大学实验剧场UM Theatre、马来西亚艺术学院MIACC(吉隆坡校区)、ILHAM艺术画廊、金马律Dang Wangi、丽士杂锦REXKL、英达丽水体育休闲公园IWK Eco Park;下游的SMG巴生河之旅。
在交通仍不发达的古早年代,巴生河是重要交通枢纽,贯穿商贸与日常生活。如今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我们该如何重新了解巴生河的历史、生态以及其独特的文化 ?
这就是“巴生河•乐!文化节”的目的,即展开与消失的河流的对话,联接古今的时间长河,搭建一道重新认识彼此的桥樑。这可说是巴生河流域(雪隆)首个以探讨河流存在意义为主题、艺术与创意为媒介、城市探索与对话为触角的艺术节。
对于都市人而言,周末的闲暇时光往往就是在商场里消磨。但9月份的周末,“巴生河•乐!文化节”带领大家重新走入我们不以为意,却息息相关的巴生河。让大家周末走出家门,走进展馆,踏入自然吧!
值得一题的是,吉隆坡日本基金会JFKL今年特别安排了来自日本的Ryo Kobayashi、Fumi Tomioka、Kenichi Abe带来行走艺术作品;雪州旅游局也特别规划“巴生河之旅”,让大家乘船游览巴生河,以更加认识周遭生态环境。大家甚至可以选择体验拾荒慢跑,或到巴生河上游夜宿河畔露营。
配合9月16日马来西亚日,“巴生河•乐!文化节”将提供每小时接驳车服务,建议公众人士可乘搭公共交通或将车子停在Plaza Prima停车场,方便大家穿梭几个活动地点Millerz Square、KongsiKL及Kongsi House。
现公开招募自愿者与活动人员,欲知更多活动详情及报名方式,请浏览 https://linktr.ee/klangriverfestival2023。